上等兵

- UID
- 7962
- 威望
- 40
- 东东币
- 40
- 帖子
- 7
- 积分
- 40
- 相册
- 0
- 在线时间
- 6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0-7-27
- 最后登录
- 2012-3-13
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2-3-10 07:32:51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肇东诗词协会 于 2012-3-10 07:34 编辑
因最近学习古诗词创作,有些心得愿意和家乡的同好们交流沟通。今天在线看到这个栏目的三组诗作,把发现的问题一一写出来了,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做法,告诉我们家乡爱好和热爱文学创作的朋友们,能够精益求精,互相学 ...
江怀别处 发表于 2012-3-9 21:39 
1、关于不在韵的问题:所提出的几首诗不在韵,是因为用的新韵韵脚,而非平水。如,李玉良《七律•武陵源》韵脚为“中华新韵”之“八寒”; 《七律•燕塞湖》则为“中华新韵”之“十一庚”;尹殿军之《屈原》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,韵脚“仑”、“新”押“中华新韵”“九文”。
2、关于平仄出律问题:石柱凌霄探星汉,此句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句式,与标准句式“⊙仄⊙平平仄仄”比较,正是应用了拗救中最常见的五六字平仄换位救。故而不应判为出律;《咏菊》“闹蝶鸣蝉去何处”句,同理。另,仔细看了下《七律•碣石山》,却也发现个问题,“春风轻拂秦驰道”,“拂”字古仄今平,整首诗押新韵,故而也应从新声,“拂”字在这里当读平音,与“⊙平⊙仄平平仄”句式相违,且未救,当为出律。
3、《鹧鸪天》中所指出两处瑕疵,很正确。不知是刘主席大意所致,抑或是依据词谱不同,待考证。 |
|